- N +

手机拍摄技巧与角度_手机摄影有哪些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

手机拍摄技巧与角度_手机摄影有哪些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原标题:手机拍摄技巧与角度_手机摄影有哪些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

导读:

好的!手机摄影的魅力在于其便捷性和创造性。掌握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是提升照片表现力的关键。它们决定了照片呈现的视野范围和观看视角,直接影响照片的氛围、故事感和视觉冲击力。下面...

好的!手机摄影的魅力在于其便捷性和创造性。掌握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是提升照片表现力的关键。它们决定了照片呈现的视野范围观看视角,直接影响照片的氛围、故事感和视觉冲击力。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手机摄影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拍摄角度和景别:

一、基本拍摄角度(Camera Angle)

拍摄角度指的是相机(手机)相对于被摄主体的高度和方向关系。它决定了观众“看”主体的视角。

1. 平视角度 / 平拍 (Eye-Level Shot)

描述: 手机镜头的高度与被摄主体的眼睛或主要部分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最自然、最接近人眼日常观察世界的视角。

特点:

自然、真实、客观,不易产生变形。

能很好地展现主体的常态和细节。

容易产生平淡感,缺乏视觉冲击力。

适用场景: 人像(尤其是肖像、纪实)、街拍、静物、宠物(与它们眼睛平齐时)、日常记录。是最常用的角度。

2. 俯视角度 / 俯拍 (High Angle Shot / Overhead Shot)

手机拍摄技巧与角度_手机摄影有哪些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

描述: 手机位置高于被摄主体,从上往下拍摄。

特点:

使被摄主体显得较小、较弱、被控制、或具有某种脆弱感

能展现整体布局、图案、关系(如桌面上的食物、一群人、棋盘、城市俯瞰)。

90度垂直俯拍(鸟瞰):非常适合拍摄美食、桌面静物、平面设计感强的场景(如沙滩上的脚印、有图案的地板)、地图式视图。

在拍摄人像时,容易显脸大或显得不尊重(需谨慎使用)。

适用场景: 美食摄影、展现环境布局、拍摄地面图案、表现人物的弱势或渺小感(如人群中孤独的人)、创意构图。

手机拍摄技巧与角度_手机摄影有哪些基本的拍摄角度和景别

3. 仰视角度 / 仰拍 (Low Angle Shot)

描述: 手机位置低于被摄主体,从下往上拍摄。

特点:

使被摄主体显得高大、威严、有力量感、压迫感或具有英雄气概

能简化背景,常以天空或单一元素为背景。

能强调高度、线条、结构感(如建筑、树木、桥梁)。

容易使被摄主体变形(如建筑线条向中心汇聚)。

适用场景: 拍摄建筑、树木、雕塑等高大物体;表现人物的权威或力量;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在杂乱环境中简化背景。

二、基本景别(Shot Size / Framing)

景别指的是画面中容纳的被摄主体及其周围环境的范围大小。它决定了主体在画面中的占比和强调程度。

1. 远景 / 大远景 (Extreme Long Shot / ELS)

描述: 主体在画面中非常小,甚至只是一个点。画面主要用来展现广阔的环境、空间感、气势磅礴的场景(如连绵的山脉、无垠的大海、壮观的建筑群、大草原)。

特点: 强调环境,弱化主体细节。营造氛围、规模感和空间感。

手机使用建议: 适合拍摄风光。注意画面中需要有趣味点(如一个小人、一棵树、一栋房子)来平衡构图。

2. 全景 / 全身景 (Long Shot / LS / Full Shot)

描述: 主体(通常是人或动物)在画面中从头到脚完整展现,但主体在画面中占比不大,周围仍有较多环境信息。

特点: 清晰展现主体的整体形态、动作、姿势以及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适用场景: 旅游人像(人物+地标)、展现人物动作(如行走、跳舞)、环境人像(强调人在环境中的状态)。

3. 中景 (Medium Shot / MS)

描述: 画面取景范围通常在人物腰部或膝盖以上。是最常用、最自然的叙事性景别

特点: 既能清晰展现人物的表情、神态和上半身动作,又能包含部分环境信息。观众注意力自然集中在主体上,同时能了解大致环境。亲切、自然、交流感强。

适用场景: 人像摄影、访谈、日常记录、讲故事。非常通用。

4. 近景 (Close-Up / CU)

描述: 画面取景范围通常在人物胸部以上,或者聚焦于物体的主要部分。

特点: 突出主体的细节、质感、表情和情感(如眼神、皱纹、物品的纹理)。背景通常被弱化或虚化。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代入感

适用场景: 人物肖像特写(强调情绪)、静物细节(如花朵、珠宝、食物纹理)、产品展示。是表达情感和细节的有力景别。

5. 特写 (Extreme Close-Up / ECU / Detail Shot)

描述: 画面只取主体极小的一部分或局部细节(如一只眼睛、嘴唇、手表表面、树叶的脉络、水滴)。

特点: 极度强调细节、质感、纹理和微观世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抽象感和艺术感。背景几乎完全消失。

手机使用建议: 手机微距模式或外接微距镜头能拍出很棒的特写。注意对焦精准和手持稳定性(或使用三脚架)。

手机摄影运用这些角度和景别的关键点

1. 灵活运用,打破常规: 不要只停留在平视角度和常规景别。尝试蹲下仰拍、高举俯拍、靠近特写、退后远景。多角度尝试是发现独特视角的关键。

2. 明确表达意图: 你想突出什么?是环境氛围?主体情绪?物体的细节?还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根据你想表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景别组合。

3. 利用手机优势:

便携性: 可以轻松尝试非常规角度(如贴地拍摄、举过头顶)。

超广角镜头: 非常适合拍摄大场景(远景、全景),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和空间感,尤其适合建筑和风光。注意边缘畸变。

长焦镜头 (2x, 3x, 5x+): 方便拍摄中景、近景和特写,能压缩空间、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数码变焦(非光学变焦)会损失画质,尽量使用光学变焦焦段。

微距模式/镜头: 解锁特写世界的钥匙。

4. 注意构图: 无论哪种角度和景别,都要运用好构图法则(如三分法、引导线、对称、留白等)来组织画面元素。

5. 关注背景: 景别越小,背景越重要(或越需要虚化/简化)。注意背景是否杂乱,是否与主体冲突。利用角度(如仰拍以天空为背景)可以简化背景。

6. 多拍多练: 理论知识是基础,最重要的是拿起手机,针对同一个场景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景别,观察效果差异,培养你的“摄影眼”。

总结一下:

角度是“从哪个方向看”: 平视(自然)、俯视(全局/渺小)、仰视(高大/冲击)。

景别是“看多大范围”: 远景(环境)、全景(全身+环境)、中景(半身叙事)、近景(细节情感)、特写(极致细节)。

手机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大胆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景别组合,让镜头成为你观察世界的新窗口。每一次微小的角度变化都可能带来全新的视觉故事。记住,最好的技巧往往藏在那些打破常规的尝试中。拿起手机,去发现属于你的独特视角吧!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